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萦绕在我们每一位幼教人心中的核心问题。资源意识也是每一位幼教人为每一位幼儿提供高质量保教服务的重要专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理论的认识水平,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助力教师能多渠道、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于2024年12月26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主题为《聚焦课程资源 助推幼儿经验》的校本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为了解教师们对课程资源的理论认识程度,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江丽燕老师现场发布线上课程资源小程序的调查问卷。通过即时回收问卷发现教师们都能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但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能力参差不一。结合问题,江老师又选取了一份教师日常开展的主题计划《工作真快乐》,将教师们按照“0~3年”“4~7年”“8年以上”不同的教龄分为了3个小组。小组围绕“主题计划中的资源罗列涵盖全面且合理?”“主题计划中罗列的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使用?”“主题计划中罗列的资源与幼儿经验是如何链接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经过讨论分享发现,其实教师在预设资源时并不全面,且罗列的资源比较笼统,不够详细,其次教师罗列的资源很多,很多的资源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老师们平时在制定主题计划时预设资源的关键问题主要还有以下三点:一是课程资源不够细化,比较随意笼统;二是幼儿与课程资源互动不足;三是课程资源缺少对接幼儿关键经验。
随后,教师们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等相关条目为参考,共同梳理出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三方面。江老师还邀请老师们根据这三个一级分类指标继续细化,生成二级分类指标。教师们积极发散思维,细致罗列各类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例:有根据资源类别将资源分类,如河流山川、动植物、自然气候等等,有根据物体属性进行分类的,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等。最后,江老师分享了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走向儿童经验:幼儿园多维课程资源地图建构与运用》中两种对资源的分类方法,让教师们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幼儿与课程资源互动不足,很多时候是教师缺乏对资源价值的判断力。如何判断哪些资源是有价值的。江老师结合当下教师们面对的困惑提出筛选资源的三个原则,第一是可感知,第二是可操作,第三是可内化,幼儿在感知、操作得过沉重能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经验。聚焦如何将课程资源与幼儿经验对接的问题,江老师还提出三个关注策略,教师要关注课程资源是否与儿童的生活高度关联、关注课程资源能否引发儿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原有经验、关注课程资源的利用形式能否支持儿童以感知、体验、操作等方式获得新经验。教师在日常的主题开展中要敏锐把握资源预设与儿童经验生成的转化,将资源盘活。江老师以《冬天》主题为例,邀请三组教师筛选资源,讨论如何将资源链接幼儿关键经验。三组教师积极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例金老师选取指南中健康领域其中一条:“能根据冷热增减衣物。”链接的资源是社会资源,商场快到冬季后上冬装,知道冬天要来了,其次就是自然资源中气候变化,天气变冷,幼儿自身增添厚衣物进行御寒保暖等。何老师摘取的是指南中科学领域中的一条:“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链接的资源是周围环境中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对比,以及一些其他植物动物在冬季里的变化。可以将这些身边常见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在主题中。
本次校本培训,老师们对于课程资源有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研讨与路径探寻,更是对儿童立场如何有效落地的思考。在研讨的过程中相信老师们都能够从对课程资源的忽视到资源的重视与发现遴选有意义的资源的视角转变。接下来新城二幼的教师将会不断的研讨学习,梳理经验,围绕资源引发幼儿共同的、持续的探索活动。
撰稿人:钱迟
审稿人:江丽燕 刘永香